百舸争流千帆竞,乘风破浪正远航——IDC AI大模型技术能力评估报告重磅发布
北京, 2023年7月19日——
大模型作为政府和企业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,已经具备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较强的场景迁移性,在多模态的任务下也有明显的突破,并已在金融、电商、能源等行业“试水”。目前基础大模型建设已经较为完整,未来将会进入大模型应用跑马圈地的阶段。IDC预测,未来大模型将带动新的产业和服务应用范式,在类ChatGPT等应用的推动下,基于上层应用开发和SaaS服务的商业模式将会逐渐明晰,迎来人工智能的新业态,人工智能发展瓶颈将会得到突破。尽管大模型带来了许多优势,但过热的市场也需要我们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思考,以避免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。
从长远来看,随着大模型的数据量级达到万亿规模,数据的多少和模型的性能收益之间容易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现象。如此来看,一套行业内认可的技术评估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,需要通过技术评估推动大模型与行业深度融合,支撑起产业转化。
IDC将大模型分为三层,服务生态、产品技术以及行业应用,对每一层的能力进行测评,主要考察指标为算法模型、通用能力、创新能力、平台能力、安全可解释、大模型的应用行业以及配套服务和大模型生态等,具体包括36项细颗粒度的评估标准。此次《IDC Technology Assessment:AI大模型技术能力评估,2023》报告受到了众多大模型技术服务提供商的关注与配合,IDC对其中9家技术服务提供商进行了技术评估,分别为阿里巴巴、百度、第四范式、科大讯飞、澜舟科技、云从科技、智谱AI、中国电信智科以及中科闻歌。除此之外,IDC还观察到了360、MiniMax、华为、商汤科技、腾讯等大模型。未来IDC会持续更新测评,涵盖更多技术厂商。
IDC调研发现,AI大模型厂商不再局限于拼战略和概念,而是追求模型的效率提升以及实际落地的价值,市场趋势如下:
算力增强、算法优化、数据质量提升是加速AI技术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。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和更高效的算法出现,AI大模型的训练速度将会持续加快。未来使用GPU、TPU等芯片,通过并行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等技术,将多个设备连接共享计算资源等方式将会推动AI技术的快速发展。此外,优化训练算法和数据集,例如采用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、利用深度学习框架中的自动微调技术等,也可以加速AI大模型的训练,从而塑造竞争壁垒。
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,AI大模型将会越来越擅长处理复杂的数据。大量的数据可以为大模型提供更丰富的训练素材,提高其场景迁移性。同时,大量的训练数据也可以降低后期模型的训练成本,减少对于数据标注和特征工程的需求。在大量数据的加持下,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更容易被机器学习发现,进而提高AI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
大模型的开放和开源是促进AI技术发展和商业落地的重要手段。AI大模型的开放使不同的模型之间可以共享底层数据、算法和代码等,促进不同模型之间协作和更新迭代,并推动AI开发变的更加灵活和高效。同时,能力的开放能够推进“技术+商业”闭环,以更丰富的数据反哺模型,打造更强的技术产品,加速商业化进程。
AI大模型的出现将会重塑企业软件。未来软件的升级迭代将不再停留在界面层面,而是在数据层面,大模型作为新型生产力,已经明显带来了用户体验的提升,开发效率的提升,这些都和软件市场息息相关。具体来看,员工操作软件的流程将会得到简化,技术厂商升级软件也会更加快捷,所以以大模型基础设施为先导项目,改造整个软件产业,整个行业的业务价值、商业模式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,最终软件将会被对话式的交互形式重新塑造。
基于IDC对AI大模型产品技术、生态服务等多方面的研究结果,IDC给出厂商和行业用户以下行动建议,旨在帮助实现产品市场目标:
在大模型的生态系统中,安全可解释与产品工具的易用是厂商集中发力的方向。大模型技术厂商对外提供各种工具和服务,例如模型训练、部署和推理,以及相关的数据集、API和工具软件等。帮助开发者更加高效地使用大型模型,从而快速实现各种应用场景的落地。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技术厂商也应该关注AI的可控性和合规性。近日,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,界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概念,规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的制度要求,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对于行业用户来说,选择适合自身业务的厂商进行合作,尽早布局,为后续大模型带来的挑战做好充足的准备非常重要。在关注厂商大模型技术栈完备性的同时,应着重考察技术厂商的产业应用经验积累,主要发力点应集中在应用层,将技术应用到实际业务场景中,提前布局,积累行业、场景经验和数据,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”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。此外,类GPT产品的发展将会对人力产生一定的冲击,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将会逐步被替代,企业也应提供更多新的岗位和学习机会,以适应技术发展变革带来的挑战。
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杨雯表示,预训练大模型的出现有效推动了AI跨进通用范式,从“手工作坊”式到“大一统”的进程明显加快。BERT和GPT的出现标志着大模型时代正式拉开帷幕,从自然语言开始,辐射到计算机视觉,再到如今多模态、科学计算、代码生成等大模型层出不穷。目前来看,AI大模型的主要价值体现在技术、应用以及商业化3个方面:在技术方面,AI大模型带来了认知智能技术跨越式发展;在应用方面,AI大模型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服务;在商业化方面,AI大模型将会带来软件入口级的颠覆,并促进上层生态发展。但大模型的发展也面临着多重挑战,其中亟待解决的仍是算力使用、高质量训练数据集以及安全可解释的问题,各大厂商应集中发力,头部厂商更应为技术与行业发展承担更多责任。
IDC更多中国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及自动化领域研究相关报告:
• IDC PeerScape:AI数字人最佳实践案例与探索,2023(IDC #CHC50345023,2023年3月)
• 中国RPA+AI解决方案市场份额,2022(IDC #CHC50354423,2023年6月)
• 中国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厂商评估,2023(IDC #CHC49698923,2023年7月)
• 湖仓一体数据平台技术能力评估报告(IDC #CHC50346223,2023年7月)
• 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份额,2022(IDC #CHC50345423,2023年7月)
• Market Share:中国智能决策市场份额,2022(IDC # CHC50428423,2023年7月)
• Market Share:中国人工智能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,2022(IDC # CHC50961724,2023年7月)
• Market Share: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市场份额,2022 (IDC # CHC50428323,2023年7月)
• Market Share:中国AI赋能的工业质检解决方案市场份额,2022(IDC #CHC50428523,2023年9月)
• IDC PeerScape:RPA最佳实践案例探索(IDC # CHC50354623,2023年9月)
• 企业大数据治理及安全可信研究报告(IDC #CHC50345823,2023年9月)
• IDC Perspective:AIGC的技术趋势与应用场景(IDC #CHC50344923,2023年10月)
后续IDC也将对AI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变化、商业应用成果等进行持续的跟踪研究,敬请关注。如需了解更多信息,请与IDC高级分析师杨雯(wyang@idc.com)联系。
免责声明
本文中的内容和数据均来源于IDC所发布的报告,所有内容及数据均为我公司所有。未经IDC书面许可,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、复制、刊登、发表或引用。
全文完
↓ 相关推荐
+
联系我们
扫描左侧二维码
与我们保持沟通
相关咨询,请联系:
王勇,IDC中国 副总裁
电话:(+86-10) 5889 1588
电邮:fwang@idc.com
刘晓婷,IDC中国 客户支持代表
电话:(+86-10) 5082 5797
电邮:yvliu@idc.com
谢静,IDC中国 市场部
电话:(+86-10) 5889 1558
邮箱:mxie@idc.com